景区动态

瓦岗寨旅游景区周边村名来历二

发布时间:2021-06-17   浏览:4603次

“西贾庄”的来历

隋大业十二年(公元616年)十月,由翟让主持,瓦岗军的众将领聚集到军师贾雄家里(即贾家楼)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。

贾家楼是贾雄的住所,位于赤水村西端的西贾庄。目前赤水村还有贾家楼遗址(地势较高,地下砖头瓦块较多),但西贾庄早已荡然无存,并且不知何时何因,贾姓居民也早已无影无踪了。但本村的村民仍然称贾家楼的地方为“西贾庄”。

在贾家楼军事会议上,众将领分析了有利形势和不利因素,义军当时的处境是兵多,筹粮难。久之,必会人困马乏,丧失战斗力。会上,翟让博采众议,决计滴血为盟,誓师西征,先夺取东都洛阳的门户荥阳,再攻破隋王朝  大的粮仓——兴洛仓,赈灾饥民,补充军需,扩大战斗力,  后推 翻腐朽的隋王朝。可以说贾家楼重要军事会议是一个历史大转折的会议,他标志着瓦岗军已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主动进攻阶段。因此,至今人们仍称赤水村西头的地方为“西贾庄”。

小屯村的来历

由于翟让爱民如子,军纪严明,所以周围贫苦百姓纷纷加入起 义队伍,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之众。这样一来,光靠自身垦荒和打击近处的官府、富户,已远远不能满足义军的生活需要。于是,翟让手下的军师徐懋功献计曰: “通济渠(即南运河)是隋王朝南北物资转运的枢纽,其中郑州至商丘一段,距离瓦岗寨较近,瓦岗军可以‘往邀取之,可以自资”’。翟让采纳了徐懋功的建议,率领瓦岗军不断出没在这条运河上。他们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神出鬼没地和隋朝官府、官僚、土豪劣绅及大商人周旋,缴获了大批钱粮和运往江淮的其它物资。

义军夺取的物资除满足自己的费用外,还有大量剩余,于是他们便在瓦岗军寨西边一公里处设立仓库,用以屯积粮食和其他剩余物资,以备军用和赈济灾民。这便是如今的小屯村所在地,分东小屯、西小屯两个小村。

后来,随着义军队伍不断扩大,战利品也越来越多,原来的仓库已远不够使用,于是瓦岗军又在古寨的东边三公里处分别设立四个屯粮物资库。如今,这四个屯积处也分别演变为4个村庄,这便是慈周寨乡的东连屯村、西连屯村、前李屯村、后李屯村。

大操村的来历

瓦岗军在南运河的军事行动,使义军声威大振,这可吓坏了隋炀帝,决定派兵进剿瓦岗寨根据地。翟让闻讯,一边准备充足的物资备战,一边在古寨西北角二公里处设立大操场,对瓦岗义军集中进行操练,以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。他们在大操场的正当中还筑了讲话台子,俗称“话岗”。至今其遗址还留有一米多高,一间屋大呈圆形的一个硬土堆。这个大操场的四周被大沙丘、沼泽和树林包围着,中间开阔,周围地形复杂,翟让强调各将领要利用周围的有利地形,多练伏击战、推磨战,这样可以以少胜多,以弱胜强。一时间,大操场的各路人马旗帜招展,杀声震天,忽分忽合,忽明忽暗,变化多端,让人眼花缭乱,为击溃隋军的进剿刻苦训练。

随着历史的演变,过去瓦岗义军的大操场,如今成为一个大村庄,名曰“大操村”。现分东大操村、西大操村,共二千多口人。

彭庄村的来历

隋末的瓦岗寨,在古黄河的东南岸边,这里沙丘起伏,沼泽遍地,芦苇丛生,树木参天,少人烟,多荒凉,虽然便于瓦岗军攻守进退,但生存条件却不那么好。像住房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。刚开始义军人少,还能勉强对付着住,后来投奔瓦岗军的人越来越多,住房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。于是有北方投奔义军的蒙古人建议:除了抓紧盖房外,是否象他们那里一样做些帐篷。翟让采纳了蒙古人的建议,并让他们带领一帮人学做帐篷。这样一来,既解决了根据地的住宿问题,又满足了外征部队的安营扎寨之需要,义军战斗力大为提高。当年做帐篷的地方在现今赤水村的东边,和赤水仅一坑之隔,人们称之为彭庄。据传,此村就是因当年瓦岗军在此做过帐篷而得名,“彭”由“篷”而来。

马庄村名字的来历

俗话说: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可见兵和马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,缺一不可。瓦岗军同样如此。当时,一来投奔瓦岗义军的英雄好汉多带着好马,二来在历次战斗中也缴获不少敌军的战马,骑兵队伍迅速壮大。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,曾卖过马,懂得马重要的秦琼建议:在离古寨东南二公里处,专门设建养马场,除派专门喂马的行家里手外,还派重兵把守,以防敌人偷抢或破坏。为了阅兵和报名方便,他们还在喂马处和义军点将台之间修筑专门跑道,现在人们仍称此地为“跑 马埂”。

骑兵部队的不断壮大,使瓦岗军如虎添翼,无往而不胜,加速了隋朝的灭亡。所以人们在不断谈论瓦岗军壮举的同时,也无时不在怀念当年为推 翻隋王朝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养马场——如今的马庄村。

刘庄村名字的来历

在今瓦岗寨乡的东北角约三公里处,有一个非常小的行政村——刘庄村。说他小,一是小在人口少,全村不足300人;二是小在耕地面积少,人均不足1.3亩。然而:别看村不大,来头却不小。

隋朝末年,炀帝昏庸,官场黑暗,民不聊生。所以今万古镇妹村人翟让揭竿起 义,兵发瓦岗,举起了隋末农民起 义的大旗。刚开始,义军人少,又没有大的战斗,所以对武器也不怎么讲究,多使些棍棒,梭镖之类。随着义军队伍的不断扩大,战斗武器不但显得严重不足,而且质量也相当差,大大影响了义军的战斗力。此时,有一姓刘的铁匠为义军的壮举所感动,在如今的刘庄处,生起红炉,专门为瓦岗义军打造各种兵器。周围其余铁匠闻讯,激动不已,也纷纷来此兵工厂加 工枪刀、剑戟、斧头、铁锏等战斗武器。一时间,这里昼夜灯火通明,铁花飞溅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叮当叮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,大批武器不断送往前线,为瓦岗义军的节节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。当时人们称这儿为“红炉铁花寨”,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姓刘的铁匠,改叫“铁花寨”为“刘庄”,沿袭至今。

赤  水

滑县瓦岗寨乡南边的赤水村,距瓦岗寨两公里,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,这里却是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地。后来如何有了这个“赤水”村,这里还有一段故事。

程咬金刚在瓦岗寨坐了皇帝后,并非是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。而是在不断地向外扩展地盘,壮大势力,义军和官兵的冲突一日也没有停息。由于劳苦大众非常拥护义军,所以义军的队伍壮大得非常快。参加义军的壮年虽都在周道村报名经过了严格的审查,但还不乏有投机分子甚至和官兵有瓜葛的坏人混入义军队伍。这些人在义军中充当了隋军的奸细,不断把义军内部的情况,传送到官兵那里去,使义军在打仗、内政诸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。义军里面有个叫刘公山的人,三十岁年纪,此人长得威武雄壮,能言善辩,看模样不像个穷苦人出身,但他投义军却有一腔热情。后来竟又当了个小头领。在这期间,有个女人常和他神秘会面。众义军认为是他的老婆,也没过多介意。后来这女人隔三差五总到军营和刘公山夜宿密谈。

九月十三日,这个女人又偷偷来到营寨,第二天五更时分正想悄悄溜走时却被一站岗的兵将恰好撞着,不用分说把她带到了程咬金的夫人王月英那里。王月英一看这女人倒有几分姿色,但那柳眉杏眼里却藏着女人少有的狡黠和好诈,便猜想她不是什么正经货。由于这女人早就知道王月英的厉害,没等王月英开腔,便身如筛糠,不打自招了。原来这女人并不是刘公山的老婆,而是他的相好。刘公山被官兵收买后,让他打人义军内部,为使刘公山在义军内部的情报及时传出来,就利用和他偷鸡摸狗的女相好充当传递工具,当然官兵都给予他俩很厚的俸禄。此时这女人身上还有刘公山写给官兵的情报,情报告密了义军在九月十六日要夺官兵在滑州(今滑县)粮仓的消息。此情报如果带给官兵,无疑,夺粮之战会使义军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
王月英把此事禀报给程咬金,程咬金一听,怒发冲冠,这时才悟到:原来义军在几次突袭官兵时按说是应该取胜的,可在和官兵交战时,官兵好像早有提防,结果使义军伤亡惨重,全不料义军内部出了奸细。因此,为了纯洁队伍,起到震慑作用,要公开对刘公山和淫 妇示众,以振军威。

对刘公山及淫 妇处极刑的地点就是现在的赤水村。那一天,人山人海万人挤拥,高高的旗杆上挂一面偌大的黄旗,旗上有一斗大的“赤”字,一身鲜红衣服的刀斧手高大威武,义愤填膺。刘公山和淫 妇押上了刑场,万人振臂,齐声高喊:“杀死奸细!杀死奸细!”日到晌午,刀起头落,解除祸患,大快人心!

事后,又在义军队伍中查出了几个奸细,也是同样的下场,对罪大恶极的劣绅土豪也是在这里处斩。慢慢的这里便成了人们公认的刑场。那时人们一看到这个“赤”字,就不寒而栗,胆颤心惊在这里杀的人多了,地上经常留有血水。后来盖了一座小楼,有人安了家。瓦岗寨头领经常在这里议事,人们便称这里为赤水,也就是现在的赤水村。

“三娘寨”的传说

究竟程咬金有几个夫人,传说不一。

据说,距瓦岗寨六公里处有个三娘寨。其实三娘寨是个总称,因为三娘寨又分为三个村,一个是朱娘寨,一个是王娘寨,一个是牛娘寨。这三个寨里分别住着程咬金的三个夫人,人称“三娘寨”。

朱娘寨住的娘娘叫朱武英,该女出生于武门世家。朱武英自幼随父习文练武,长到十八岁,已经是文武双全。文,能成书写卷;武,十八般武艺都精通。由于当时朝政黑暗,民不聊生。朱武英父女对朝政疾恶如仇,朱武英想投奔瓦岗寨义军,做一名巾帼英雄。父亲便亲自送女儿上瓦岗寨,可惜瓦岗寨上暂时没有女兵。经几个将军的捏合,朱武英竟鬼使神差的做了娘娘,成了程咬金的夫人。程咬金把她安居在僻静而安全之处,因为她姓朱,她住的村就定为朱娘寨村。

王娘寨的王玉娘则另有一番风韵。王玉娘天生文静,花容月貌,美如天仙。她不习武,但文才出众。父亲虽身怀经纶,但由于朝政黑暗,怀才不遇,终生不得其志。因其父对瓦岗寨义军很向往,可惜自己年老多病,女儿难以从军,一心想试着把女儿送至瓦岗寨,做程咬金的压寨夫人,或许能对程咬金有所帮助,虽不能武略,但能从文韬上出把力。经众将撮合,程咬金娶了王玉娘。于是把王玉娘安排定居在朱武英的不远处。因为玉娘姓王,就定为王娘寨,也就是如今的王娘寨村。

又有一位姑娘姓牛,名才女。她作为程咬金的夫人更有一段传奇色彩。牛才女天生丽质,聪明伶俐,不习武确以文出奇。特别是她有一手好书法,在方圆几十里男的女的当中,都出类拔萃。后来经人有意推荐,把她请到瓦岗寨上写义旗。谁知她纤手握笔,运足底气,笔过龙飞,苍劲有力,字卧义旗,迎风猎猎,豪气十足。瓦岗寨众英雄望旗出神,拍手称绝。程咬金虽说目不识丁,但对这样的才女也佩服的五体投地。随后程咬金想封她为娘娘,岂料,牛才女婉言谢绝,因她显其面貌丑陋,性格粗野,牛才女宁为鸡首,不为牛后,不愿做他的娘娘。于是程咬金便托众英雄往返求亲,又是好言相劝,又是礼下重聘,可牛才女虽为红颜,却牛劲十足,执意不从。后来有人给程咬金出主意,叫他跪地求婚,果然程咬金当着众将的面长跪不起。牛才女悻然半天,在左劝右劝之下,只好屈就成了程咬金的娘娘夫人,被安排在王娘寨、朱娘寨附近。因其姓牛,她住的地方便被称为牛娘寨。

可后来又出现个王月英,她和前三个夫人的性格截然不同。王月英是风风火火,口快心直、性格泼辣,戳天捣地,啥都不怕。不过这些夫人团结一致,为程咬金辅政各显其能,都出了大力。

“小果园”的传说

瓦岗寨的东北方四公里处,有一个偌大的村庄叫慈周寨,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瓦岗寨义军,在慈周寨村设立了济贫处,把缴获官府和富户的粮食从这里分给饥民,并设立了饥民和义军家属吃饭的地方。由于慈周寨的百姓淳朴善良,正义感强,又乐善好施,所以和瓦岗寨义军的感情很深。百姓们不但尽心尽力地作好他们的后盾,又对将领们的家属关照得无微不至。由于大部分将领的家属都居住在慈周寨,所以将领们白天黑夜多往来于两寨之间。一时间,慈周寨成了一个热闹祥和的义军大后方。

在一个暮春的日子里,程咬金和军师贾雄吃过早饭后,二人信步朝慈周寨东的荒坡走去。这里沟壑纵横,荆棘丛生,很少有人驻足,但也是一片可爱的葱绿草地。两人边走边谈,不知不觉步人深处,一棵与人同高的小杏树出现在眼前。树虽小却果实累累,喜人的杏儿挂在绿叶陪衬的枝权上,在太阳的照射下,一颗颗斗金争辉。二人如同发现了宝贝,高兴极了。程咬金伸手摘下一个,塞进了嘴里,味道鲜美,甘之如饴,把老程甜得直跺脚。这时,军师贾雄也把杏儿咬进嘴里,更是连连赞美。两人大饱口福后,又把杏儿摘些带到寨上让将领们品尝。一棵小小的杏树使程咬金和贾雄茅塞顿开。两人商议:“这里既长出杏树,也同样能长出其它果树,咱们何不趁歇兵之日在这里开垦出一片荒地,栽上桃、杏、梨、枣等果树,三五年后定能果挂满枝,等将士们胜仗归来,也好犒劳他们”。他俩的主意得到了将领们的一致赞成,于是时间不长,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,变成了一片平展展的良田。

当大面积的良田整好后,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。

来年,大地解冻,万物复苏。一天夜里,在整好的良田上果树全部栽齐,有桃、杏、梨、枣等各种果树。起早人发现后,马上跑到瓦岗寨上去报喜。众将领半信半疑,个个骑马跃蹬去看虚实,现场一观,果然如此。消息不胫而走,惊动得百里以外的人都来看稀罕。更为神奇的是,这些果树发芽早,长势快,当年开花当年结果,桃大如碗,梨大如锤,杏大如鸡蛋,枣大如核桃,而且皮酥汁甜、味道鲜美。

后来从一个白发苍苍的长者嘴里得知,原来这是玉皇大帝得知民间有一支起 义的队伍叫瓦岗寨义军,专门杀贪官,惩污吏,打土豪,救灾民,又听义军开荒栽果树的消息,立即委托王母娘娘把蟠桃、银杏、大枣、酥梨等上好的果树,派天兵天将一夜之间全部栽齐,并缩短果树生长期,使兵将们尽快吃上仙果,增添力量好杀隋军。这个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。

果园成了瓦岗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,将领们经常带上家属前去观园尝果。后来果园要找专人看管,恰巧徐世绩的父亲前来瓦岗寨看儿子,程咬金和贾雄做通了他的思想,让他全家搬来在果园定居。由于这片果园不算大,所以人们习惯叫小果园。徐世绩的父亲一来无返,便成了这个小果园的祖先。如今一千多口人的村子,绝大多数的人都姓徐。后来,有些其它姓的人看到小果园美丽富饶,也先后迁来此村定居。至今一到春天,小果园村依旧是桃梨花开,村里村外四处飘香。村民都有栽树的好习惯。



支付宝
扫码购票